零点书屋

零点书屋 > 其他小说 > 人在初唐: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> 正文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元卿,你太令朕失望了,斩了吧

正文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元卿,你太令朕失望了,斩了吧(第1页/共2页)

第1475章 元卿,你太令朕失望了,斩了吧

李显站在金阶之上,目光看向群臣,沉声宣诏:“惟永隆二年,岁次壬午,十二月癸丑,望十五庚寅日,皇帝若曰:

於戏!

思致雍熙,事求良辅。

久勤梦寐,近在周行。

尚书左丞刘景先,蕴道宏深,秉德经远,志存公亮,诚合始终。

宜拜命于琐闱,俾兼和于鼎实。

可黄门侍郎,同中书门下三品,勋封如故。

钦此。”

刘景先惊讶的抬头,满脸惊愕的看向李显,但随即,他就反应了过来。

从班列之中走出,刘景先沉沉的跪倒在殿中,沉声道:“臣刘景先,谢陛下隆恩,陛下万寿无疆。”

“平身吧。”李治轻轻抬手,然后开口道:“黄门侍郎者,要处也;宫中之事,事无大小,悉以卿咨之,然后施行,望能裨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”

“臣必不负陛下所望。”刘景先沉沉躬身。

“是不负汝父所望。”李治刻意的提了一句话,刘景先之父刘祥道,十几年前正是朝中宰相,泰山封禅时,又出任礼部尚书,为封禅之副,如今刘景先又任宰相,前后呼应,亦是一桩美事。

“臣遵从陛下教诲。”刘景先再度沉沉拱手,然后退回班列之中。

如今中书门下尚书省,除了尚书左仆射之外,所有位置,全部集齐。

皇帝满意的点点头,然后侧头看向一旁,又是一本诏书被捧了上来。

李显面色凝重的拿起诏书,继续宣读:“惟永隆二年,岁次壬午,十二月癸丑,望十五庚寅日,皇帝若曰:

於戏!

……

尚书右丞郭待举,升任尚书左丞。

吏部侍郎魏玄同,升任尚书右丞。

中书舍人郭正一,升任吏部侍郎。

……诸散官勋封如故。

钦此!”

郭待举,魏玄同,郭正一,相继走了出来,然后跪倒在地,叩谢圣恩。

李绚轻轻呼吸,面色肃然的看着这一切。

从刘景先升任黄门侍郎,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之后,他就知道,皇帝这是将年底才要进行的官员提拔,换到了现在。

刘景先脸上的诧异,李绚看的很清楚,并不感到奇怪。

因为众人都早已经料定,在如今的六部尚书和侍郎之间,最后机会入政事堂的,其实是欧阳通。

谁都没有想到先行一步的,竟然是刘景先。

刘景先毕竟做尚书左丞才几年,论资历根本轮不到他。

尚书左右丞,正四品上,虽然等同于各部侍郎,但却是诸侍郎之首,仅次于六部尚书。

就如同尚书左司郎中和右司郎中,虽然不过是正五品上,但在朝中的位置却仅次于六部侍郎。

但仔细深想,其实这也并没有多少可奇怪的。

欧阳通毕竟已经是正三品的兵部尚书,他更进一步,只能是侍中和中书令,而不会是以正四品上的黄门侍郎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………

如今在尚书,中书,门下三省,算上远在西域的中书令刘审礼,还有尚书左仆射和一个门下侍中空缺。

六部尚书之中,吏部尚书窦玄德和户部尚书崔知悌的年纪老迈,二人根本不可能为相。

礼部尚书韦待价和工部尚书黄仁素,资历浅薄,根本不可能对欧阳通构成威胁。

只有刑部尚书段宝玄,当年在睦洲就剿灭天阴教之功。

他当年也是凭此回朝任大理寺卿的,后来从大理寺卿转任刑部尚书。

欧阳通是先任卫尉寺卿,然后转任兵部尚书。

实际上,欧阳通想要进封宰相,除了自身熬资历以外,更多的,还要看李绚在外立功如何。

李绚日后哪怕是立下大功,他自己在朝中的官位也不会有太多的进展。

甚至极有可能,在他五年后回朝转任国子祭酒的时候,欧阳通才有机会升任侍中。

至于的拜相,不过是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,没有那么在意。

王德真能够从黄门侍郎,同中书门下三品,进位侍中,多是当年平灭吐蕃之功。

毕竟是灭国之功,不过是因为皇帝要调整朝堂,所以才压了下来,现在升任侍中,也无人有意见。

刘景先没有足够的功劳,终究地位不稳。

剩下郭待举,魏玄同,郭正一等人的提拔,不过是顺次而已。

……

李绚的面色肃然,无疑,这一次的调整,整个朝堂中枢更加的年轻化。

这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

好处在于朝政可以正常运转,这样武后插手的机会就少了。

坏处在于都是年轻人,对朝政处置在大局上有所不足,容易为人所趁。

“诸卿!”皇帝的声音,将李绚的注意力拉了过去,就听皇帝平静的开口道:“今日朝会,诸卿还有何事?”

“启奏陛下。”一个有些陌生的声音响起,李绚下意识的向后看去。

一身红衣金甲的右金吾卫将军李大志肃然的走了出来,肃然拱手道:“启奏陛下,右金吾卫昨日在嵩山脚下,发现一辆跌入山间的马车,经辨认,其人乃是同安襄公郑仁泰之妻,同安太夫人崔氏,和其孙女郑七娘。”  

李大志的话音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-->>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(第1页/共2页)